多因素引发中药材价格上涨

2023-12-08 21:13:4675

 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,中药材价格进入上行周期,今年部分品种价格更是同比翻倍 ,甚至翻10倍 。中药材价格的异常波动引发广泛关注。

  河南许昌禹州市是中国四大药都之一,在当地中药材集散市场可以买全国、卖全国 。禹州药业商会会长贾少伟告诉记者,以往十元八元的甘草现在涨到几十元 ,过去不同年份药材价格互有涨跌 ,但在近3年里持续上涨 。涨价幅度高 、延续时间长是这次中药材涨价的主要特点。

  存在资金炒作因素

  据了解,当前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 ,但涨幅最大的还是当归、黄芪 、甘草等几种常见的中药材 。“西洋参今年跟去年相比涨了七八十元 ,生意总体一般。”售卖名贵药材的商户魏攀禹说。

  禹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程书年表示,造成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,但也存在“非正常”因素 。

  程书年认为 ,药材价格上涨 ,部分原因是市场正常的供需变化。一方面 ,随着中药知识的普及,人们的养生意识增强,不少单位和个人通过购买中药材制作养生保健产品,市场需求增多  。另一方面,国家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要求越来越高,包括农残 、重金属之类的检测标准不断规范 ,中药种植成本有所上升。“比如酸枣仁等小品种药材 ,产量少 ,市场需求的波动会对价格造成扰动,这样的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的 。”程书年说。

  另一部分则是非正常因素。“此次涨价的非正常因素主要是炒作资金的进入。”贾少伟认为 ,这种炒作是提前布局好的,虽然传统经营模式中就存在囤积现象 ,但这3年涨价严重 ,炒家进入中药市场囤积居奇是主要原因 。

  受炒作资金影响的药材有一个共同特点——产地集中。贾少伟以猫爪草为例进行解释  ,猫爪草主产于河南淮滨一带 ,别的地方产量非常小 。炒作资金从产地购买囤货后 ,便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中药材定价。而产地较为分散的中药材品种 ,则不易形成垄断。

  各方利益受损

  中午时分,在禹州陇西大货店门前,药商连亚栋正忙着给消费者称量药材 。连亚栋来这个市场已有8年 ,平常就在店里负责销售药材 ,在记者采访的十几分钟内,有几位顾客陆续进出店铺。“来店里的散户和批发商都有 ,但主要还是批发商 ,不过最近批发商要的量没以前多了。”连亚栋说。

  当问起药材价格上涨对生意的影响时 ,连亚栋连连摇头 :“价格上涨对俺没啥好处 。就是刚涨起来的一段时间会多少挣一点吧,此后店里进货成本高了 ,销量少了 ,利润也低了。”

  近期 ,药商李骄阳像往常一样帮客户拿货 ,但拿货的量却比之前少了三分之二 。他告诉记者 :“往常给药店配送都是一次十斤八斤,现在一斤一斤地要 。”中药经销商在高价的药材面前没有其他办法 ,只能通过减少进货量来控制成本开支,同时等待药价的回落 。就像连亚栋所说,“这没办法,俺掌控不住它涨价 ,也掌控不住它降价,只能说以前一样货能买1吨的钱,现在一样货只能买二三百斤”。

  虽然大幅涨价集中在个别中药材 ,但整个中药材市场都受到了影响 。在红色招牌居多的市场上,卉丰花茶的蓝色招牌格外显眼 ,不过这里的生意却比较冷清。药商李晓阳卖中药花茶9年了,按照“高三年 、低三年、不高不低又三年”的说法,他差不多经历了一个价格周期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,李晓阳表示:“最近尽管有些药材降价了 ,但生意还是不如往年 。受中药高价的刺激  ,现在的货周转都不快,相应库存也没那么多。够卖就行,卖完再买。”

  对于药农来说,短期没有经济损失,但从长期看,价格大幅波动影响了市场正常调节机制 ,最终种植户会面临更大风险 。

  贾少伟分析 ,一方面,在没涨价的时候,种植户的中药材已经被囤货的炒家买走 ,种植户在其中没有多少获利 。另一方面,种植业有跟风心理,看到涨价了明年药农就会多种高价药材 ,市场供应增加了  ,价格下跌就会赔钱。

  中药材价格上涨对药企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。尽管生产成本增加 ,但部分药品在销售端价格涨幅受限 ,药品生产企业也面临亏损的风险。位于禹州的华夏药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军强告诉记者 :“在中药材价格上涨的时候 ,我们也只能通过减少进货量来减少亏损 。”

  多举措稳定价格

  面对多种因素引起的药材价格上涨,应当如何应对 ?相关专家给出了建议。

  针对中药材的“非正常”涨价现象 ,一方面 ,有关部门应积极出台有效举措  ,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 ,约束引导中药材行业稳定健康发展。另一方面 ,中药材主要产地与大型医药公司应积极作为,探索建立大宗常用中药材储备机制,对冲市场波动风险,做好中药材的战略储备。

  药农是中药材的生产者,也是中药材产量的直接决定者。只有保障了药农的权益 ,才有望维持中草药行业的良性发展 。专家表示,应鼓励种植户扩大中草药规范化 、标准化、规模化种植 ,摆脱目前相对粗放的格局 。同时 ,国家层面可探索搭建数据平台 ,通过收集分析大宗药材主产地种植成本 、市场需求等相关数据,及时发出预警提示信息 ,引导药农合理规划种植面积,避免供需变化引起价格大起大落 。

  此外,程书年还建议,加强对药农利益的保障应当从普及种植保险入手,解决药农对购买保险的抵触心理  。“目前已经有保险公司针对中药材种植推出了相关保险产品,但部分药农一听要交钱 ,就担心一旦没有灾害保费就白交了。”程书年认为,有关部门应当研究种植户的心理特点,从合适的角度加强对种植户的宣传,提高药农的保险意识 。同时 ,应当优化当前的险种设计 ,切实保障药农权益。(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)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byssook.com/job-005-836-301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友情链接